龙之谷资讯网

龙之谷2月之领主技能加点图-龙之谷2 月之领主和雷神

应网友留言,想了解清朝蒙古察哈尔八旗的范围和历史变迁,今天我们就捋捋察哈尔部落的历史变迁及兴衰:

察哈尔部是从蒙古帝国时期到清朝初年的蒙古部落,其名为蒙古语“邻近”之意。“察哈尔”这个名字,蒙古味十足,名字源于古突厥语,意思是“大汗宫殿的侍卫”,是由成吉思汗之子拖雷在其封地上建立起来的。

察哈尔极盛时期在辽朝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

在蒙古诸多部落中,察哈尔部是最有名最特别的那一个,在北元时期归蒙古大汗直属,领主都必须由“黄金家族”(初指成吉思汗直系后裔,最后仅指其幼子拖雷后裔)的子孙出任。

元朝灭亡后,蒙古大汗再也无法彻底控制各部落,松散局面一直维持到达延汗实现重新统一的“中兴大业”为止。达延汗分封自己的儿子统治左右两翼的六个万户,自己则驻扎在察哈尔,统治整个蒙古,至此,察哈尔部领主成为蒙古各部公认的最高统治者。

察哈尔部的大汗林丹汗是蒙古最后一任的大汗。17世纪初期,林丹汗希望能再度统一各部,重建先祖霸业,但又受到了女真族兴起的威胁。为此,他采取联合明朝抗击后金的方针,对内积极恢复控制其余部落。虽然他一直避免在正面战场与后金交战,但还是没料到皇太极会在天聪六年(1632年)讨伐蒙古,战败的林丹汗逃至青海,并死在那里。

后金灭察哈尔部,皇太极封林丹汗之子额哲为贝勒,还迎娶了皇太极的次女,其所部被安置于义州(今辽宁义县一带),整个漠南蒙古被纳入后金国版图。额哲因病去世后,其弟阿布鼐继任,最后因多年不朝觐皇帝而被革职囚禁于盛京(今沈阳)。

展开全文

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之孙布尔尼趁三藩之乱率3000人反清,但计划不幸被他的妃子告发,康熙派鄂札、图海二人率军平叛,两个月后被清政府镇压,林丹汗一族从此绝嗣。

龙之谷2月之领主技能加点图-龙之谷2 月之领主和雷神

此后,清廷对察哈尔部痛下狠手,察哈尔蒙古人被从中国东北(今东北和内蒙东)迁移到多伦诺尔一线,不再设部落大汗。察哈尔部众改编为八旗,每旗设总管、副总管各一人,迁于宣化、大同边外,规定该部日后只能靠放牧为生,成为内属蒙古部落,归属于清朝理藩院与满洲人察哈尔都统管理。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察哈尔都统一人,驻张家口,“总理游牧八旗事务,兼辖张家口驻防官兵”;“设副都统二人,在左右翼边界驻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又裁汰了副都统一人,留一人驻张家口。至此,曾经强大的察哈尔就此走向破落。

清朝灭亡后,在1912年,刚刚组建的北洋政权以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设置察哈尔特别区,寄治万全县(今河北张家口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北京市延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部,及至乌兰察布市东部。为民国塞北四省之一,承担拱卫京师的作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撤销察哈尔特别区,改置察哈尔省。

1937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察哈尔省被日本占领并成为德王领导的日本控制区蒙疆的一部分。

1952年11月15日,决定撤销察哈尔省。

察哈尔长达300多年的行政区划历史就此落幕。

1480年, 史称北元时期的蒙古草原,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蒙克·达延汗重新崛起,征服蒙古各部之后,划分了六个万户,将漠南、漠北蒙古划分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左翼三万户和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三万户,分封给诸子统治。

其中以“怯薛军”,也就是蒙古大汗宫殿护卫军为班底建立的察哈尔万户,成为六万户之首。达延汗住帐察哈尔部,并确定其长子统辖察哈尔万户, 其嫡裔世袭蒙古大汗汗位。从此,察哈尔闻名于世,威震大漠南北。直到1635年,达延汗的七世孙额哲率察哈尔部归附了日益崛起的清王朝,并献上传国玉玺。

1761年, 也就是乾隆二十六年,清王朝将整顿改组后的察哈尔八旗、 四牧群部署在张家口长城以北一带。并在张家口设立察哈尔都统署,从此,察哈尔作为国家的一个行政区划, 真正开始纳入世人的视野。

从清廷设察哈尔都统署开始, 历经了清王朝、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六个历史阶段。

从1761年至1911年, 整整150年间, 清王朝共任命了81人担任88任察哈尔都统、代都统和署理都统之职。都统为从一品、将军职,其主要职能是:驻在张家口,管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兼防边务,不理民事。

察哈尔都统的辖地东界克什克腾,西界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土默特,南界直隶独石口、张家口及山西大同、朔平,北界苏尼特四子王旗部落,广袤千里。察哈尔八旗的镶黄、正黄、镶红、正红旗驻张家口外;正白、镶百、正蓝三旗驻独石口外;镶蓝旗驻杀虎口外,每旗设总管一人。总管由清政府直接任命,任期3年,有的可以连任。清政府有权直接征调旗内的土地、马匹、使用旗内牧场。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张家口继续设立察哈尔都统。1914年,北洋政府将其改为察哈尔特别行政区, 最高军政长官为都统。都统是省级官员, 但职权有所扩大,“都统统辖所部军队, 管理该管区域内军政、民政事务”。

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衙门设在张家口,负责管辖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左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以及张北、沽源、康保、商都、集宁、多伦、兴和、陶林、凉城、宝昌、和丰镇11个县。

北洋政府管理时期先后有15人出任18任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

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南京政府) 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改称为察哈尔省,最高领导为省主席。行政区划做了一些局部调整,明确察哈尔省政府管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锡林郭勒盟十个旗,以及万全、怀安、阳原、蔚县、涿鹿、宣化、赤城、龙关、怀来、延庆、商都、沽源、康保、多伦、张北、宝昌16个县以及尚义设置局、崇礼设置局、化德设置局。

从1928年至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共任命10人担任察哈尔省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8月27日,日军侵占了张家口, 察哈尔省政府被迫撤出张家口, 成为流亡政府, 先后流亡陕西、河南、绥远等地。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又任命了4名察哈尔省流亡政府主席。原察哈尔省政府所在地被日本一手扶持的傀儡政权伪察南自治政府、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所盘踞。

1945年8月23日, 八路军收复张家口, 日伪政权全部崩溃。

1946年10月10日,国民党挑起内战后, 我方主动撤离了张家口。随之,国民党军队及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进驻张家口,期间,任命了两任省主席。

1948年12月, 解放军第二次解放了张家口,经中央批准,将冀热察区、北岳区合并,建立察哈尔省,省会设在张家口市。辖雁北、平西、建屏、易水、察南、察北、冀察7个专区及张家口、宣化、大同3个市,54个县。

1952年11月15日通过的《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决定撤销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建制。将其原属的13个县及大同市划归山西省,将16个县及张家口市、宣化市划归河北省。

1952年6月28日还决定, 原驻察哈尔省张家口市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驻绥远省归绥市 (今呼和浩特市)。

从1761年建立察哈尔都统署,到1952年撤销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察哈尔作为一个行政实体, 经历了191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康乾盛世、晚清暮年、民国纷争、抗日烽火、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诞生的历史精彩瞬间, 期间也留下了许许多多为后人难以忘却的深刻记忆。

明,清朝是中国历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各民族在清朝成为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蒙古察哈尔部作为元以后形成的蒙古部族,自16世纪初达延汗以来成为汗廷的直辖万户。入清以后,林丹汗之子额哲及其属民被清朝编为察哈尔扎萨克旗,而其余察哈尔诸臣及其属民被编入八旗体系,成为清代蒙古诸部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为维护清朝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梳理八旗察哈尔形成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深刻理解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第一,清初的八旗察哈尔。有关清代的八旗察哈尔编设时间问题,以往学界均沿袭康熙十四年(1675)平定“布尔尼叛乱”之后撤销“扎萨克旗”体制、将其属民编入八旗,遂而成立游牧察哈尔八旗这一说法。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蒙古文、满文档案得以公开,其中不少已整理出版,这为深入研究入清后察哈尔历史提供了可能。已有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公开整理出版的相关多语种档案文献,对该说法提出了质疑,并考证出清初八旗察哈尔与察哈尔扎萨克旗并存的史实。

根据相关多语种档案文书可知,不同时期归附清朝的察哈尔蒙古人,其境遇及隶属大不相同。林丹汗去世之前,投附女真政权的察哈尔部众及属部,除敖汉、奈曼等原属察哈尔万户之鄂托克被编为外藩扎萨克旗,其余零散归附者被编入八旗满洲佐领之中。林丹汗去世之后,投附女真政权的察哈尔诸臣及其属民,形成了清初的八旗察哈尔,其中少部分人员驻京,绝大部分人员则驻于原游牧地。另外,林丹汗之子额哲被清朝授予管领其属民之权力,形成了清初的察哈尔扎萨克旗。

北元时期的察哈尔万户入清后,分属以下几个系统:一、编入八旗察哈尔;二、形成由额哲统领的扎萨克旗;三、原下属鄂托克自立为扎萨克旗,如奈曼、敖汉等;四、编入八旗满洲佐领。这也导致入清后察哈尔的历史十分复杂,清朝的管理方式也呈多元化。

皇太极时期虽然将察哈尔分隶八旗赡养,但八旗旗王权力未能渗透其中,而是通过授予察哈尔诸臣世职以及达尔汉封号,即由原察哈尔部官员仍管领其旧有属民,在八旗体制内保持了独有的差异性,使其仍具“外藩”性质,但又具有与“外藩”扎萨克体制不同的“内属旗”性质。这也是后期设立察哈尔都统、脱离在京八旗蒙古都统管辖的历史根源之一。

第二,察哈尔扎萨克旗。清朝对额哲所率投附的察哈尔贵族也采取了较为特殊的安置方式。额哲及其所携属民被清廷编设为“察哈尔国”,前人研究成果已指出“察哈尔国”的性质为扎萨克旗。

入清以后,皇太极收继林丹汗妃子囊囊太后、窦土门福晋等为妃,又将额哲之母苏泰太后指给宗室济尔哈朗、林丹汗之伯奇福晋指给其长子豪格、鄂尔哲依图福晋指给阿巴泰为福晋、林丹汗之妹太松公主指给大贝勒代善。封林丹汗之子额哲为和硕亲王,尚公主为额驸,因此有些史籍中又将其记载为“额驸亲王”。察哈尔扎萨克旗历任和硕亲王额哲、阿布鼐、布尔尼等以及原察哈尔部公主等,均与清朝宗室保持着密切的联姻关系,这也印证了清代满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

康熙十四年,布尔尼亲王起兵反抗清朝,但迅速被平定。清朝废除了察哈尔贵族世袭爵位。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布尔尼及其眷属和部分属民被编入内务府包衣。察哈尔扎萨克旗退出了历史舞台。八旗察哈尔则与清朝相始终。作为“内属”体制中的蒙古部族,八旗察哈尔官兵被清朝频繁调遣,在诸多军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稳固清朝统治、捍卫边疆、抵御外来侵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八旗察哈尔多源部族结构。在八旗体制中,佐领作为基本单位,随着丁口繁衍、制度变革而频繁调整,能够反映具体编设和嬗变情况。自天聪年间察哈尔被编入八旗系统,尤其是在康雍乾三朝平定准噶尔过程中,清朝不断在八旗察哈尔内增设佐领,导致其部族结构趋于复杂多样。佐领的编设直接反映了清朝统一蒙古诸部的进程。同时,不同部族的佐领编入八旗察哈尔,促进了原分属漠南、漠北、漠西蒙古部族在大一统格局下的交融。

清初编设的八旗察哈尔诸佐领中,除了察哈尔佐领之外,增编了诸多来自其他内扎萨克旗的佐领。八旗察哈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源自内扎萨克旗的贵族台吉及其属民。在贵族将其属民进献给清朝皇帝之后,被编设为八旗察哈尔勋旧佐领。以茂明安佐领为例,八旗体制下的内扎萨克旗佐领在保持其原有领主与属民之间“主从”关系的同时,亦保留了原内扎萨克旗的特性,这一点具体体现在承袭佐领以及选派佐领内官缺等方面。

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进程的推进,喀尔喀、卫拉特等蒙古部族也有编入八旗察哈尔者。例如,康熙二十七年,为躲避噶尔丹的追击,一部分喀尔喀部众逃至漠南蒙古境内,被清朝安置在八旗察哈尔及众牧厂,在乾隆年间正式编入八旗察哈尔。在康雍乾的平准战争中,清朝将大量主动投附和战场上俘获的卫拉特人安置于八旗察哈尔,以至于八旗察哈尔中的卫拉特佐领数量仅次于察哈尔佐领。这些卫拉特佐领的编入,更加丰富了八旗察哈尔佐领部族的多样性,进一步促进了不同蒙古部族之间的交融进程。

第四,居察哈尔之八旗蒙古游牧佐领。因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入清前的游牧习惯,八旗蒙古部分游牧佐领与八旗察哈尔混居一地,导致部分人众缺失管理,归属不明确。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调整二者的隶属关系。八旗察哈尔早在顺治年间,就已经驻牧于大同、宣化边外。而这一地区在入清之前曾是喀喇沁人的驻牧地。入清之后,原属喀喇沁万户之孛尔只斤氏贵族台吉等被编入八旗蒙古。例如,在顺治年间的理藩院题本中,出现了大量居于八旗察哈尔游牧地之蒙古镶黄旗人,他们将此地称为“da ba ”即满文“故地”之意。鉴于该区域在入清之前原属于喀喇沁人的游牧地,故应为所属八旗蒙古之喀喇沁佐领。

直到乾隆二年(1737),清朝所派巡查八旗察哈尔游牧地员外郎兆明发现了居于察哈尔地方的大量喀喇沁、浩齐特人,因其隶属及驻牧地等缘由,八旗察哈尔与八旗蒙古均不能管束,成为游离于八旗制度外的佐领,不仅生计艰难,且容易滋生事端。为此,清朝曾多次采取措施尝试解决,最终给隶属八旗蒙古的喀喇沁游牧佐领同八旗察哈尔人丁一体任官差的资格。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生计,并使其在八旗察哈尔获得正式身份的同时也确保了其原八旗蒙古的隶属关系。由此,在八旗察哈尔形成了二元管理体制。

清初涉及八旗察哈尔的各类规章制度尚未成熟,在职官、比丁等方面尤为明显。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雍乾时期通过一系列改革、调整等措施,八旗察哈尔各方面的制度逐渐趋于规范化。

自编设八旗以来,历经康雍乾三朝,察哈尔逐渐形成了具有多源部族结构的群体,即在原有察哈尔佐领的基础上,吸纳融合了源自内扎萨克旗以及喀尔喀、卫拉特等众多蒙古部族的人众。另外,自雍正时期开始,察哈尔游牧地就已经有从事农耕的汉人,清朝通过设立“厅”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随着清朝中后期大量汉人的涌入,在游牧与农耕的交融下,察哈尔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多民族共生的局面。由此种种足以证明,八旗察哈尔的形成过程生动地谱写了清代多民族交融史的一页。

今天,地处乌兰察布区域内中东部的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成立于一九五四年。

然而,他们缘何谓之察哈尔,历史渊源何在。历史上蒙古民族察哈尔部在今天乌兰察布区域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演变至今已近三百三十年。明朝末年,察哈尔部是漠南(今内蒙古一带)诸蒙古部落中较为强大的一支。明王朝为了对付后金(清初称)努尔哈赤的进攻,相约驻牧于宣化、张家口一带的察哈尔部林丹汗共同抗御后金。

龙之谷2月之领主技能加点图-龙之谷2 月之领主和雷神

公元1626年林丹汗进攻后金的科尔沁、扎鲁特蒙古诸部,由于有后金的重兵援助,林丹汗失败。之后,林丹汗被迫西移,至宣化府长城外以西以北地域,并把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也控制手中。后金皇太极执政后,为入主中原解除南下之忧,决意先征服漠南的察哈尔,土默特诸部。

公元1629年,皇太极西逐察哈尔进占宣化大同塞垣(长城)外一带。公元1632年皇太极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西走大板申(今呼市)过黄河,后入青海病死。公元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被俘降后金,后编为八旗。额哲降清后,清朝(后金改清)将察哈尔编旗安置在辽宁义州一带。公元1675年,额哲之子布尔尼趁三藩之乱举众叛清,康熙发兵讨灭,随后“移其部众游牧于宣化、大同边(长城)外”,分八旗为东西两翼(今之左翼右翼),规定“此八旗在蒙古四十九旗外。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与各旗子民不同。

西迁后的察哈尔八旗区域,大体在张家口、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相临地域。处于今乌兰察布市中东部的西翼四旗的地域,从北往南为察哈尔正黄旗、察哈尔正红旗、察哈尔镶红旗、察哈尔镶兰旗。察哈尔部西迁塞北游牧不久,清朝为巩固边陲在广大蒙古族游牧区逐步“招垦实边”“垦荒开地”。从康熙至光绪二百年来,国垦、官垦、民垦、私垦不断,致使今乌兰察布区域的西翼四旗生态变异,逐步由游牧经济走向农业经济;且人口益繁,原来旗的行政已不能治,只好增厅(县)设治与旗存于同一地域辖以垦区村落。至此,西四旗域内增设了丰镇、宁远(凉城)、兴和、陶林(中旗)等厅,形成“一地二治”旗县并存的局面。

据此可见,今乌兰察布市域内县的大部历史上是察哈尔四旗游牧区增厅分治演变而来。民国三年察哈尔地区设为特别行政区,之后,特别行政区逐步设立商都垦务局(后改县)、平地泉(集宁)设治局。民国十七年绥远察哈尔划为行省,西四旗及共存的县划归绥远省辖属。1945年我绥蒙政府建立绥东四旗(西四旗位于绥东治称之)建制,直至解放。建国初四旗实行中心旗行政建制(同专署)。1954年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时,四旗建制取消,同时调整相关地域解决旗县并存问题,改正黄旗为察哈尔右翼前旗、并镶兰镶 红旗及陶林县为察哈尔右翼中旗,改正红旗为察哈尔右翼后旗。至此,察哈尔四旗广大地域经过几个世纪的游牧、垦荒、设县、变草,已由最初的游牧经济发展成为多元化经济。

《清代蒙古志》中指出:“清朝在漠南蒙古设了绥远城将军、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呼伦贝尔副都统,……这些将军、都统、大臣所在地的政治中心逐渐发展成为蒙古各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镇。”

应当说,察哈尔与张家口之间的密切联系,不是历史的偶然,其中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原因,在一定意义是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察哈尔之所以选择张家口作为其地域中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历史原因。从明隆庆五年(1571年)开设张家口马市以来,长城之外的蒙古族兄弟纷纷前来张家口互市,蒙古族兄弟对张家口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亲切地称张家口为kalgan,即聚集之门,张家口成为蒙汉民族经济交流的最佳地方,成为蒙古族兄弟向往的地方。这就为日后张家口成为察哈尔地域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缘原因。清康熙十四年察哈尔八旗被安置于张家口外,张家口与察哈尔八旗成为邻居,为张家口成为察哈尔都统署驻地提供了地理条件。

经贸原因。察哈尔八旗作为游牧部落,其生活日用品离不开长城之内的汉族地区。而最方便获得粮食、茶叶、布匹、铁锅的渠道,就是张家口。这里明代就是蒙汉茶马互市之所,清代又成为张库商道的起点,大批旅蒙商将大批物资运到包括察哈尔八旗的蒙古地区。这样张家口就成为察哈尔的贸易中心、经济中心,正如《察哈尔乡土志》所说:“察哈尔商务以张家口为中枢。”察哈尔经济中心的形成,为张家口成为察哈尔地域中心开辟了道路,扫平了障碍。

行政原因。清朝政府对察哈尔八旗的羁糜政策,是张家口成为察哈尔地域中心的最重要原因。清朝建立后,实行满蒙一家的民族政策。察哈尔八旗虽然与其他早期就与清朝结盟的扎萨克旗有所不同,但总体看还是适用这个政策的。即对察哈尔八旗实行羁糜政策,为了加强对察哈尔部的管理,便特别设置了察哈尔都统,并将都统署建在了张家口。

民国建立后,北部边疆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外蒙古在俄国的鼓动下,公然宣布独立,要从中国版图中分离出去,外蒙古分裂势力还妄图拉拢内蒙古个别王公贵族。在这种情况下,民国政府决定在北部边疆设立行省制度。这样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就应运而生。

17世纪,后金-清朝占领漠南蒙古各部,大体上按原来的万户为基本单位,编设盟旗。察哈尔八旗四群是以察哈尔部为主,掺杂其他部落而形成。旗群初设时间学界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在1635年左右,一种意见认为在1675年以后。察哈尔八旗按满洲八旗建制,编为左、右两翼,左翼为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右翼为正红﹑镶红﹑镶蓝、正黄四旗。每旗设总管、副总管各一人,照京师八旗之例,随人数设佐领、骁骑校等官,由在京蒙古都统兼辖,“隶于理藩院典属司”。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察哈尔都统一人,驻张家口,副都统二人,分管察哈尔左右翼,协同都统办事。察哈尔都统管辖察哈尔八旗所属官兵、阿尔泰军台,锡林郭勒盟军务以及四群。左翼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和正黄半旗驻宣化边外;右翼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和正黄半旗驻大同边外。东接热河围场和克什克腾,西连归化城土默特,南和山西﹑直隶(今河北省)交界,北与乌兰察布市四子部落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各旗毗连。大体相当于今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察哈尔右翼前﹑中﹑后三旗,卓资县﹑商都县﹑化德县﹑丰镇市﹑凉城县﹑兴和县和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太仆寺旗﹑多伦县以及河北省张北﹑康保﹑尚义﹑沽源等县的一部分。内中包含察哈尔八旗驻地和清朝直属的几大牧厂。各旗群具体驻地如下:

正蓝旗:驻扎哈苏台泊(今扎格斯台淖日,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扎格斯太苏木)。旗署东50余里有戈贺苏台河(今高格斯台郭勒),北流入阿巴噶界。努克黑忒河(今努格斯郭勒)在旗署西北61里,西北流,入阿巴噶右旗西南(今苏尼特左旗东南)。旗署东30里有霍落图诺尔(今浩勒图音淖尔)。旗地东接克什克腾,西至镶白旗察哈尔,南起御马厂(今锡盟正蓝旗南部和多伦县西部),北抵阿巴噶左翼旗。大体相当于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北部。

镶白旗:驻布雅阿海苏默(约在今正镶白旗北阿拉坦嘎达斯苏木)。旗署西北70里有铁柱山(今阿拉坦嘎达斯山),75里有红盐池(蒙名五蓝池,今乌兰淖尔)。旗地东接太仆寺牧厂及正蓝旗界,西至正白旗正蓝旗,南交太仆寺牧厂(今正蓝旗西南部),北连苏尼特左旗及正蓝旗正蓝旗。如果把今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从西北向东南划一条斜线分开的话,那么镶白旗大体相当于线的东北部。

正白旗:驻布尔噶台(约今正镶白旗布日都苏木)。旗东南有博索特门山(《康熙地图》以此当在今太仆寺旗,可能即该旗东北的骆驼山),杜澜喀喇山在旗署南60里(《康熙地图》约在北纬42附近,疑即今太仆寺旗北的小红山)。旗地东及北接镶白旗察哈尔,南及西邻镶黄旗察哈尔。大体相当于今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西南部﹑太仆寺旗北部和河北省康保县的一部分。

镶黄旗:最初驻啕濑庙(今河北省张北县东南)一带,乾隆年间,因将坝下土地开放,移驻苏门峰(又名苏门哈达,《康熙地图》在北纬42º稍南,约在今康保县北)。旗地东起正白旗察哈尔界,西到正黄旗察哈尔界(约今察哈尔右翼后旗东部),南接正黄﹑镶黄二旗牧厂,北交苏尼特右旗。大体相当于今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全部,乌兰察布盟化德县﹑卓资县和河北省康保﹑尚义二县的一部分。

正黄旗:原驻木孙忒克山(约在今河北省张北县西南)。同治年间,移驻今察哈尔右翼后旗东南大六号乡。乌里雅苏台山在旗署东北70里(约今兴和县北)。兆哈河(今后河)在旗署南60里(横贯今兴和县中部,其源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和兴和县西南)。纳林河(今霸王河)在旗署西北60里,源出正红旗察哈尔(今卓资县东北),南流,入希尔池。希尔池(又名威宁海子,今黄旗海)在旗署南80里。旗地东北至镶黄旗察哈尔,西接正红旗察哈尔(今察哈尔右翼后旗西部),南连太仆寺右翼牧厂,北邻苏尼特右旗。大体相当于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大部分以及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东部和商都县的一部分。

正红旗:驻古板拖罗海山(约在今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大土城乡一带)。葫芦苏台泉(今海流素太)在旗署南100里(今丰镇市西北)。旗地东接正黄旗察哈尔,西南邻镶红旗察哈尔,南至太仆寺右翼牧厂,北抵四子部落界。大体相当于今乌兰察布盟集宁市﹑察哈尔右翼前﹑后二旗西部﹑卓资县东北部和丰镇市西部的一部分。

镶红旗:驻布林泉(约在今卓资县东南小水沟一带)。黛哈池(今岱海)在旗署南40里(今凉城县境内)。漠惠图河(今大黑河上源之一)在旗署北10里(约今卓资县北),西流入镶蓝旗(今卓资县西北),会安达河(今大黑河上源之一,约在今卓资县西北)。旗地东接正红旗察哈尔,西邻镶蓝旗察哈尔,北起四子部落界,南抵山西省大同府边外。大体相当于今察哈尔右翼中旗东南部﹑卓资县东部﹑凉城县大部和丰镇市西部的一小部分。

镶蓝旗:驻阿巴汉喀喇山(《康熙地图》作阿巴哈喀喇山,在北纬40 、30º至41º之间,约今凉城县西北太平寨东)。衣马图山(《康熙地图》作驿马图)在旗署东北70余里处(约今察哈尔右翼中旗南部)。察哈音图河在旗署南75里(《康熙地图》在北纬40 º 30º稍下,今浑河上游,在凉城县西南),西南流,会五蓝木伦河(今浑河)。旗地东接镶红旗察哈尔,西连归化城土默特,南至山西省大同府边,北抵四子部落界。大体相当于今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中旗西部及北部﹑卓资县大部和凉城县西部,武川县大蓝旗乡也属其管辖。

上驷院所属驼马厂:该驼马厂在察哈尔地区有两处,一在上都河(今闪电河),一在达布逊诺尔,合称上都达布逊牧厂,因曾隶御马监,又称御马厂,俗称大马群。

上都牧厂位于独石口东北145里的博罗城(今正蓝旗南黑城子)。牧厂东界有榆河(蒙名海拉苏台,约今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西,县治多伦即位于此河西岸)。滦河(上都河)在牧厂西,克蚌河(疑即今慧温郭勒)在牧厂东北(今正蓝旗东南与多伦县交界处),多伦泊(即多伦诺尔)亦在牧厂东北。金桓州城在厂北(今正蓝旗敦达浩特镇北古城),元开平城在牧场东北,隰宁旧驿在牧厂西南(今河北省境内),距独石口37里。乌兰城在牧厂南偏西(今沽源县城东北闪电河西岸小红城子)。牧厂东接围场,西﹑北至镶白旗察哈尔,南接边墙。大体相当于今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全部﹑正蓝旗南部﹑正镶白旗东南部﹑太仆寺旗东北部和河北省沽源县的大部。

达布逊诺尔牧厂大约在察哈尔镶黄﹑正白二旗南,正黄﹑镶黄二旗牧厂北,约今商都﹑化德﹑张北和康保等县交界地带。因厂内有一盐池,蒙古名作达布逊(今商都县盐淖),故有此名。上都达布逊牧厂驼马由外八旗察哈尔蒙古人牧放。

庆丰司所属牛羊群牧厂:所属牛羊群由察哈尔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牧放,故又称察哈尔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官牛羊群牧厂。下分牛﹑羊群五处:

镶黄旗牛群,乾隆间位于镶黄旗南,北起吗呢图(今张北县吗呢坝),南至什巴尔台(今张北县什八儿台河),东起音图(约今沽源县西南),西到插汉巴尔哈逊(今张北县白城子)。约今河北省张北县东和今沽源县西南部。清中叶以后,由于吗呢坝以南已被垦为农田,牛群逐渐转移至张北县北部。阿尔泰驿路上的哈柳台驿站附近(在今张北县安固里淖东南),牧长住在哈根诺尔(今张北县黄盖淖尔),光绪三十二年,镶黄旗牛群再次北移到正白旗明安地方。

镶黄旗羊群,乾隆间位于镶黄旗察哈尔北,翁闻山(今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境内)迤南。19世纪末时,这牧场从毗邻苏尼特右旗的察哈尔牧地北界起,向东南延伸到博格多音郭勒(今镶黄旗宝格达音郭勒)。清末民初,该群北移到今镶黄旗北部的翁贡淖尔一带,称翁贡羊群。

正黄旗羊群:原驻殷子川(今兴和县银子河),乾隆间,北移到阿尔泰军台第三﹑四台西南,约今河北省张北﹑内蒙兴和和商都县交界地带。光绪三十二年再次北移到今商都县西北达布逊牧厂地。

满蒙八旗中流传着一句谚语:“没有领子不成衣服,没有察哈尔无法取胜”。

察哈尔八旗成为清朝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这支成吉思汗的中军,骁勇强悍、善于骑射,而且热爱草原,被编为八旗后,多次从征准噶尔、大小金川等,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康熙皇帝曾专门下旨褒奖:“尔众察哈尔官兵,并无俸粮,而勤劳卓著,是以朕每有诏旨,必之我察哈尔”。

1762年,为了抵御沙俄对新疆的蚕食,按照朝廷的命令,察哈尔八旗选拔了2千名精壮士兵,从察哈尔牧地出发,带着妻子、儿女和牛羊,越过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大草原,经伊林进入喀尔喀境内,在万里戈壁上沿着阿尔泰山脉一路向西,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新疆伊犁,驻扎在那里。

他们行走在成吉思汗西征的故道,追随着祖先的马蹄印,这一次却是为了和平,为了天山的安宁,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至少有200多名察哈尔人长眠在漫长的征途之上。

从此这一支察哈尔八旗就留在了新疆,边关的风沙常常会吹疼他们的眼睛,留下思乡的泪水。

留在故土的察哈尔八旗,也继续守卫着美丽的草原,他们从大汗的守卫者变成了草原的守卫者。

他们诚实淳朴,珍惜名誉,察哈尔谚语“即使暴雨如注也不要误时间,即使大雪漫天也不要失信用”,路过此地的汉族读书人称赞察哈尔人“最敬者笃实不欺,最喜者胆力出众,其最重者然诺,其最惮者盟誓。伪则不誓,一誓,死不渝也”。

他们彬彬有礼,热情好客,察哈尔人谚语“有马就能远到天涯,有礼就能走遍天下”,察哈尔延续了大元王朝的部分宫廷礼仪,款待四方来客。

特别是在清末民国的乱世之中,他们传承了祖先的勇武与忠诚的血脉,在保家卫国的历次战斗中洒下一腔热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镇江城中,1500名察哈尔八旗士兵,面对拥有大小船舰76艘,海陆军士兵1.2万多人、炮725门的强大英军,奋勇不屈,用土炮、鸟枪、大刀、长矛与英军展开巷战,全部战死沙场,无一人投降。

1860年8月21日,这一天是察哈尔八旗为首的蒙古铁骑、成吉思汗的子孙最后一幕壮烈的谢幕剧。万名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察哈尔八旗等蒙古骑兵在僧格林沁的率领下,冒着联军现代化的炮火发起冲锋,他们的身后就是京城,京城的后面就是他们的家乡察哈尔!

这是两个时代的决战,蒙古古代骑兵冲击与西方工业革命大炮之间的对决,察哈尔人用自己的血、自己的失败,换来了民族的觉醒,从此开始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大规模引进西方工业技术,他们的牺牲精神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让列强认识到我们的民族意志如此顽强,放弃了灭亡中国的计划。

英雄的察哈尔,像一只雄鹰,永远飞翔在蒙古草原之上。

今天是除夕,祝网友们新春快乐,大展宏“兔”,也感谢大家的陪伴和指教!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